万熠教授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37ccm·必赢国际杰出中青年学者,现任437ccm·必赢国际院长。兼任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教指委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编写组委员、山东省农机院首席科学家等学术组织职务。
承担了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1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5项,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万熠教授事迹介绍
一、学术科研经历
万熠教授于1999年在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2003年、2006年分别在437ccm·必赢国际获硕士、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16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437ccm·必赢国际院长、党委副书记、437ccm·必赢国际学术事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教指委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编写组委员、山东省农机院首席科学家等学术组织职务。
学术研究方面,万熠教授长期从事先进加工与智能装备的研究,近年来,针对复杂危险环境下特种作业机器人的构型设计、智能控制、装备研制等问题,提出了指定力学性能的专用机器人装备关键零部件结构设计方法,实现了指定力学性能的复杂结构快速设计;提出了已知/未知环境下双向动态跳点轨迹规划方法,并根据轨迹方法建立了“能量-效率”目标约束的轨迹规划策略,解决了在非线性、参数时变形和负载扰动影响下高精度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结构-驱动-控制耦合的机器人装备集成设计方法,建立了机电液一体的机器人装备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机器人作业参数及整机布置参数对装备稳定性、作业范围等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权重分布,实现了机器人装备的总体布局优化和整机集成。
先后在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几十余篇,其中1篇入选中科院1区TOP期刊封面论文。出版学术著作1部(高速切削数据库与数控编程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授权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10余项,参与编写了《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2021版)》。疫情期间,制定了我国首个应用于灭菌消毒场景的智能机器人标准(《应用于灭菌消毒场景的智能机器人运行条件》)。
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10项,承担中车集团、省特检院集团、金钟集团等企业项目28项,主持横纵向科研项目经费2200余万元。带领团队与中车集团、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国兴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应用相关技术成果的产品为企业带来销售额上亿元。研发了多功能双臂救援机器人和冲压送料机器人等十几类特种专用装备,其中主持开发的多功能双臂救援机器人获得中央电视台30分钟专题报道,山东卫视等媒体也多次进行专题报道。
二、立德树人情况
万熠教授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根植教育科研一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提出“思想引领、工学交替、产教融合、卓越养成”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工程硕博士培养理念,依托437ccm·必赢国际,重点培养机械领域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广阔专门知识的人才。
坚定思想引领,将机械领域国家重大需求融入教书育人。万熠教授继续秉持“为党育才、为国育贤”的理想信念,作为437ccm·必赢国际“优秀共产党员”,将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将机械相关课程与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教育,教育引导工程硕博士树立高远志向、心怀社会与国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工程硕博士实业报国的信念,增强工程硕博士机械强国的使命,加强工程硕博士的信念感和使命感,为企业输送具有大国情怀的工程技术人才。
坚持产教融合,培养机械领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继续加大校企协同育人的力度。坚持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将高校的基础科研优势与企业的工程经验优势相结合,采用“一校一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实际工程研发项目,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工程人才,鼓励工程硕博士参与行业重大难题攻关。万熠教授与中车集团、小松、山东临工、济南二机床等企业合作,形成与企业互聘导师、互通经验、互送人才的模式,共同指导、培养优秀人才。
立德树人,以德为先。万熠教授深受他的导师艾兴院士的影响,将导师的风范品行融入自己的教学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他通过向学生和年轻学者传播“艾兴精神”,教导他们先做人后做学问,坚守道德底线。万熠教授通过生活的细节和工作作风传递了他师承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品质,万熠教授对科研教学保持着坚韧的毅力和不懈的态度,伴随他不断攻克前沿学术难题。
三、培养的优秀学生介绍
自从担任研究生导师已有十五载,万熠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地践行着对这份工作和事业的坚定信念,如今他已桃李满天下,培育研究生总人数56人,培养学生遍布科研、生产、行政管理等不同岗位并已逐渐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其中,2011级王滕获山东省优秀毕业生、437ccm·必赢国际优秀硕士毕业论文,硕士期间发表6篇SCI论文,博士毕业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2016级任冰获校长奖学金、山东省优秀毕业生、437ccm·必赢国际优秀毕业论文,博士就读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2018级张晓获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山东省首批研究生党员标兵、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博士就读于香港城市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纪振冰获校长奖学金、山东省优秀学生、437ccm·必赢国际“五四青年科学奖”;冯升、靳一帆、王从宏等在华为、上汽、中车等著名企业担任技术工程师等职务。